今年七月一日起为第一阶段的开始,限制使用对象以政府机关、军事单位及各级学校为,包括政府各部门、公私立学校、福利品供应站及公立医疗院所等,以上述这些单位的购物用塑料袋的限制为主。陈雄文指出,塑料袋依其种类大致可分为药袋、透明袋及购物袋等三种,自七月一日起进行禁止使用的是其中的购物袋,由于目前国人对购物塑料袋的使用量很大,且因购物塑料袋的重复使用率较低,通常在利用过后都被用来当成垃圾袋装垃圾随手丢弃,往往因这些大大小小的购物塑料袋所产生的环保垃圾问题较大,因此主要是限制这些购物塑料袋的使用为主。鉴于购物垃圾袋的厚度不同,会产生重复使用性多寡的情形,一般而言,较厚的比较薄的重复使用性为高,因此在综合国外的标准后,订定我国的标准,即厚度在零点零六公厘的所有购物袋全部禁止使用,而在零点零六以上的可有偿(购买)使用,至于厚度零点零六的标准,则是在参考国外许多先进国家的标准后所采取的平均值。 目前世界各先进国的环保难题之一,正是塑料类垃圾的处理,因为此项材料的成分属无法分解之故,虽埋藏百年依然存在,日积月累将塞爆地球每个角落,若采燃烧方式,又会产生有毒物质与废气,因此现今的先进国家都已逐渐禁用并寻求替代品,在替代方案中,除了鼓励使用纸制品外,另外就是使用由可分解材料所制成的产品。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费型塑料袋的使用量约为十点五万吨,其中购物用塑料袋约为六点五万吨,估计约为二百亿个左右,平均每人每天约使用二点五个,数量非常惊人。在免洗餐具部份,统计显示国内外食人口每天约一千七百七十万人次,平均每餐约六百万人次,免洗餐具之使用量每年约五点九万吨,其中塑料类(含保丽龙)免洗餐具之使用量,每年约四点三万吨,虽然环保署自民国八十年起陆续推动免洗餐具之资源回手回收工作,年回收量虽占一年使用量的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左右,但由于使用后的免洗餐具具有高污染与不易回收的特性,导致回收后的再利用经济价值不高。
环保署指出,依国内经验显示,塑料在环境中流布,常导致排水沟渠之阻塞,因排水不良而引发水灾的情形多次发生,而塑料袋及塑料类免洗餐具于河川中漂流后,部份堆积于河岸、海岸及潮间带之红树林等区域,亦造成生态环境之破坏,且若依焚化处理,因部份塑料材质中有pvc、ps等成分,若以焚化处理则可能导致戴奥辛之产生,同时,塑料材质具高热质特性,对部份焚化炉之操作会产生负面影响,种种情形显示必需对这类产品加以禁用,因此将于今年七月一日起分阶段实施。